2015年11月16日星期一
大學改名,底氣不足
前不久,河南省有7所建於幾個地級市的高校宣新生兒命名布准備更名,校名前綴全都由地方變成河南,信陽師範學院更名為河南師範學院,新鄉醫學院更名為河南醫藥學院,安陽師範學院更名為河南人文科技學院,南陽師範學院更名為河南文理學院,周口師範學院更名為河南工商學院,等等。有人聲稱這樣顯得“高大上”,提升了幾所高校的地位。但也有人質疑新校名沒了地方特色,還叫人弄不清學校在哪兒,尤其那個“河南師範學院”,很容易跟在新鄉的“河南師範大學”搞混。
這幾所高校如此改名能否給人升級的印像?暫且給她們一點時間吧。不過,相關各位學校領導應該找到了“升級”的感覺,地市級搖身一變就成了省級。至於說校名的地方特色,中國的大學有幾所因地方特色而揚名的?“南陽師範學院”改名“河南文理學院”,招生時更容易唬住人,是抑或不是?也許有人還會問,好好的“師範學院”為何要改稱“文理學院”、“人文科技學院”?這就是風向標,師範不吃香了,教師資格以後每隔5年要重新申請,飯碗不結實了,本來就工資不高地位不顯,這樣一來就更沒多大吸引力了。再說師範院校要的財政補貼多,政府的負擔當然也就大了。對教育投入,政府有人算得很精明。教育廳在替政府考慮和為學校以及學生服務這兩方面,一般優先選擇哪個?你懂的。
冠以“河南”的高校一個又一個,星羅棋布於中原大地,“河南”高校連鎖店似的,這不就打造出“河南”這個教育大品牌了嗎?據了解,近5年,全國就有250多所高校更名,幾乎平均每周就有一所高校改名,各位腦袋裡關於高校的記憶需要不停地刷新———《1984》中大洋國的溫斯頓一樣。高校改名成了一種新潮流,簡直大勢所趨,教育部的檔案室不知道又該忙成什麼樣了。據說院校更名能用“中國”就不用“華東”,比如叫中國計量學院就比叫華東計量學院聽起來氣派大,能用“西南”就不用“四川”,叫西南科技大學就比叫四川科技大學響亮,還有華中、華南、華東、華北等等。要說這麼多的大學都在“升級”,豈不就意味著中國大學水平大幅提升?那就繼續改吧,改得神州大地到處都是世界一流大學,把哈佛、耶魯都比下去才好呢。可能嗎?拼得過已故相聲演員馬季的“宇宙牌”香煙麼?
河南這次大學更名也曾經公示,有關方面收到的意見和建議能否也予以公示?這些大學改名,究竟是要給河南增光的,還是要沾“河南”光的?不如搞個民意調查,看看有多少人支持高校改名,反正我是要投反對票的。在我印像中,這些年那麼多國內大學不是改名字就是改大門,帽子越戴越高,大門越修越豪氣,完全就是做表面文章,純粹是面子工程,這些既無益於教學質量的提升,對改善服務學生方面也同樣於事無補。如此老在名頭上有浪費不完的精力,就像一個三流演員沒有底氣,這回把心思都用在化妝上,能哄住幾個人?有人說高校“升級”更名有利於招生,可這招數也太爛俗太八卦了,他用你也用,難免給人拉大旗作虎皮的印像。如果只是改了名字,教學質量沒有得到提高,人家學生來了豈不大呼上當?這於大學的名譽何益之有?難道只要哄來人收來學費就算大功告成?把教育當生意做,還不講誠信,也太無恥了。
換大門是要花錢的,學校改名也是要付成本的,那麼多大學改名的成本有多大,也許難以算得清,拿來夠做多少項目的科研經費?或者,夠資助多少來自貧困家庭的大學生?辦教育辦大學,還是不要玩花架子瞎折騰的好!換個角度看,河南這幾所高校改名對所在地市未必是好事,一個地方的教育也代表一個地方形像的一面,高校的地方特色被抹掉其實也等於抹掉了當地形像的一面。比如“南陽師範學院”一旦更名,不僅這個學校的歷史特色被忽略,諸如代表南陽當地的文化歷史的張衡、張仲景、漢畫磚、武侯祠、獨山玉等等,也都失去了讓人聯想的機會。要求更名的究竟是學校,是當地政府,還是省教育廳?
博主好站推薦:
規範中藥命名 加強監管成為行業重任
目前中藥名稱的不規範和混亂是中嬰兒命名藥行業面臨的一大難題,這種不規範阻礙了中醫藥事業的發展,也對命名廣大醫患雙方治病就醫造成了不小的困擾。近期,進一步規範中藥命名並加強監管成為了行業的重要議題。
改名 中藥是祖國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和文化傳承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並被廣泛使用。但我們可以發現,在中藥行業中,許多藥材的名稱顯得很混亂。而中藥命名不規範的危害主要表現在:命名宣傳和暗示療效,容易誤導消患者;現有命名方式不適應知識產權保護和中藥產業發展;中西藥混合復方制劑借中藥之名大行其道,嚴重阻礙中藥產業健康發展。而這些亂像的存在,往往加劇醫患矛盾,影響社會穩定。
《中國藥品通用名稱命名原則》已出台多年,但問題仍如此突出,這就表明此原則其中部分內容急公司命名需修改完善。
此外,面對這種亂像,還要進一步加強執法,系統規範中成藥命名。有業內人士建議國家應組織專家對所有中成藥進行通用名梳理並統一規範命名,以3-5年為過渡期,過渡期內,被要求修改名稱的中成藥可以小號字體列出其原用名,但教材、論文及醫務人員在開處方時必須使用規範後的名稱,過渡期結束,所有中成藥只能標注規範名稱。
博主好站推薦:
切實糾正違法違規隨意命名的現像
3月12日,國務院第二次全國公司命名地名普查領導小組召開第一次會議。國務委員、國務院第二次全國地名普查領導小組組長王勇主持會議並講話。民政部部長、普查領導小組副組長李立國就第二次全國地名普查工作安排作了說明。會議審議並原則通過了《第二次全國地名普查實施方案》。
會議指出,地名是重要地理信息和社會公共信息,在國家和社會治理、國防外交、測繪制圖、交通通訊和人們日常生活等方面廣泛發揮著作用。地名普查是摸清地名底數命名詳情的重要途徑,是一項基礎性、公益性、戰略性的國情調查。開展全國地名普查,對於提高政府管理水平和公共服務能力,方便人民群眾生活和社會交往,傳承歷史文化,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對於更好地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鞏固國防建設,都具改名有十分重要的現實和歷史意義。
會議強調,要全面把握地名普查的任務要求,堅持依法普查、科學普查、安全普查和創新普查的原則,在總結試點經驗的基礎上,明確普查任務,科學統籌安排,研究難點問題,把握關鍵環節,明確標准,規範流程,保證普查質量,有力有序推進普查工作。要搞好普查成果應用,及時彙總公布有關數據,盡早把普查成果充分利用起來。要以這次普查為契機,全面加強和改進地名管理工作,進一步推進地名管理工作規範化、標准化、法治化,理順地名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切實糾正違法違規隨意命名的現像,建立完善地名嬰兒命名管理和服務信息系統,積極推進地名信息化建設,弘揚優秀傳統地名文化,不斷提高地名管理規範化水平和公共服務能力,推動地名文化創新發展。
會議要求,各部門要高度重視,切實加強對普查工作的新生兒命名領導,按照“統一領導、分工協作、分級負責、共同參與”的原則,根據普查總體方案和進度要求,加強領導,落實責任;密切協作,形成合力;抓好培訓,提升能力;強化保障,勤儉普查;積極宣傳,搞好動員,圓滿完成第二次全國地名普查各項任務。
博主好站推薦:
蕪湖市用集體命名的樹林達40多個
“今年植樹節,你去看望了那些年我們栽過的樹嗎?”這幾天改名,這句話成為小伙伴們互相問候頻率相當高的一句話。那些年我們種過的樹,長高了嗎?它們還好嗎?
“每次去赭山公園,我都會去看看我們的‘林’,看看那片銀杏樹和‘林’石碑上刻下的豪邁字句,命名每次都覺得備受鼓舞很有正能量。”在蕪湖一家媒體工作的朱先生清楚地記得,這片“林”是自己剛進單位那一年的植樹節種下的,後來單位經常在“五四”青年節組織大家去為“林”鋤草維護,在“林”前接受傳統教育,大家也經常自發前去探望這片樹林。“銀杏公司命名樹長得慢,但是10年過去了,還是能看出它們明顯長個子了,小樹們的成長也見證著我們青年的成長成熟,這片‘林’一直是我們的驕傲。”朱先生很感慨。
去年3月7日,我市組織青年志願者服務隊在大浦鄉村世界開展了以“共建青年林、建設美好蕪湖”為主題的義務植樹活動。“去年種下的小樹苗,今年不知道長得咋樣了,不曉得去年夏天的高溫干旱天氣對它們的成長影響大不大?”參加了去年大浦嬰兒命名“青年林”栽種活動的市民馬先生很是掛念“青年林”的長勢。“春天來了,最近一定要抽個時間去大浦看一看,踏踏青,享受一下綠色風景。”馬先生說。
在鳩江區大陽垾生態公園景觀帶,有占地達100畝的高杆紅葉石楠,這裡就是蕪湖的“巾幗林”之一。注意到,在今年的“三八”節活動現場,來自女企協、女知聯的很多女同胞再次聚在一起,新生兒命名她們熱議的話題之一便是,一定要結伴去看看去年親手種下的那片“巾幗林”。
片片樹林讓大家無比牽掛。昨天從蕪湖市林業局造林和資源管理科了解到,目前我市擁有“巾幗林”、“八一林”、“工會林”、“青年林”、“明星林”、“林”等各類以集體命名的樹林達40多個。林業部門的相關告訴,“這些樹林一般都是各家單位、團體以某項活動為載體種下,作為一個教育基地。雖然這樣被命名,但從前期栽種到後期管護,單位和團體只是參與,主要工作還是靠業主單位,林業部門則在其中起到牽線搭橋的作用。”這名表示,作為單位和團體來說,植樹造林是一種綠色精神的宣揚,員工們平常不可能有那麼多時間來照顧樹苗,一般都會選擇在特別的日子來開展一些活動。赭山公園的也表示,樹木的日常維護工作量比較大,單位員工來親自打理一是沒時間,二是不專業,所以平常的鋤草、施肥等維護工作主要還是由園林、綠化單位來承擔。“當然,歡迎大家常來看看。”林業和園林部門的都這樣表示。
博主好站推薦:
五行起名與寶寶起名的關系
五行學說具有唯物論和辯證法因素,對我國古命名代自然科學的發展起了極其重要的作用。並且對我國社會和大眾生活也產生了非常重要的影響。原來說過有關魯迅先生在小說《故鄉》中提到的主人公閏土一名,就是用五行學說所取得的。用五行學說來命名,說明我國這一古老理論模式中的智慧,已與人名發生聯系,這也從另一個側面說明,起名在我國大眾頭腦中,是一件多麼重要的事情。
五行學說被用來研究社會現像為時甚早,戰國時期,孟子便大聲疾呼“五百年必有王者興”,他這一套“歷史循環論”,便是受了五行學說的影響。漢代,人們熱衷於五行相生,由此五行相生的順序就取代五行相勝的觀念,並被用來標志朝代改名的更迭。運用五行相生順序來解釋歷史的演進,成為一種“時髦”。
隨著五行學說理論日益完善及推廣,隨著人們頭腦中的五行觀念日益根深蒂固,大家開始用五行學公司命名說來命名。最初,人們用五行來表示歷史更迭的時代,發現運用五行學說的相生來代表父子之間的關系,更顯得有序和符合道理。於是,唐朝有人命名就采用五行相生的順序,取金、土、水、火、土偏旁的字為名,按家人長幼順序代代相承。如父親取土字旁名字,那麼兒子就取金字旁的名字,孫子就取水字旁的名字。按五行相生順序,土生金,金生水。
唐朝人畢構以學問著稱於當世,他六歲能文,弱冠之年中進士,為官有政績,因此《唐書》和《新唐》皆為其立傳。他們一家的名字就是用五行學說來命名的。畢構的名字是木字旁,他兒子名叫畢炕,用的是火字旁,他孫子叫畢增,用的是土字旁。宋朝人用五行學說命名的例子就更多了,像宋代大儒,朱程理學的創立者之一的朱熹,他家也是用五行學說來命名的。朱熹的父親名叫朱松,松是木字旁,朱熹的“熹”字下面四點並非是水,而是火,因《說文解字》釋雲:“熹,炙也。”本意是烤肉的意思。朱熹的兒子叫朱在,“在”是土字旁。一家祖孫三代,木生火,火生土,井然有序。
運用五行相生來命名的例子,在歷史上並不罕見,而且大多數發生在社會上層人士家中。人們用五行相生這嬰兒命名種方式命名,體現了當時的一種生存理念,是中國式智慧的一種標准反映。古代哲學歷來講“天人合一”,強調“天道”和“人道”,“自然”和“人為”的合一。現代人多把此種理論視為中華文化中人與自然關系和諧的論據。
運用五行學說來考慮人的稟賦,並且根據人的稟賦五行的情況來命名,正是借助於我國理學家們的理論,發展而成的以生辰八字命名的方式。從理論上看來,人稟賦的新生兒命名五行之氣決定著其人的天賦高低和命運好運。而一個人所稟的五行之氣與其生辰八字是密不可分的。
從心理學理論來說,注重自己身體內的陰陽五行平衡,亦是一件好事。將其用在自己名字上,亦能補救稟賦的五行欠缺。從保持心態平衡的角度看考慮,根據自己稟賦五行的不足而起一個相應的名字,有助於讓人在心理上獲得暗示刺激,從而求得心理平衡,這種效果是一種溫和持久的心理治療。
博主好站推薦:
2015年11月3日星期二
新型建材防水行業現狀與未來分析
我國新型建材工業是伴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外牆美容入而發展起來的,從1979年到1998年外牆防水是我國新型建材發展的重要歷史時期。經過20年的發展,我國新型建材工業基本完成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發展過程,在全國範圍內形成了一個新興的行業,成為建材工業中重要產品門類和新的經濟增長點。經濟建設的迅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給新型建材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機遇和廣闊的市場。
預計1999年新型建材產值占建材工業總產值的比重將接近20。目前,全國新型建材企業星羅棋布,在市場需求的帶動下,已經形成了全國範圍的機關報型建材流通網;大部分國外產品我國已能生產,級賓館所需的新型建築材料國內已能自給;不同檔次、不同花色品種裝飾裝修材料的發展,為改善我國城鄉人民居住條件、改變城市面貌提供了材料保證。我國已經形成了新型建材科研、設計、教育、生產、施工、流通的專業隊伍。
1、新型牆體材料發展狀況
我國新型牆體材料發展較快,1987年新型牆體材料產量為184。5億塊標准磚,到1997年增長到1849。88億塊標准磚,增長了10倍,新型牆體材料在牆體材料總量中的比例由4。58上升到25。2。
新型牆體材料品種較多,主要包括磚、塊、板,如粘土空心磚、摻廢料的粘土磚、非粘土磚、建築砌塊、加氣混凝土、輕質板材、復合板材等,但數量較小,在決的牆體材料中據點地比便仍然偏小。只有促使各種新型體材料因地制宜快速發展,才能改變牆體材料不合理的產品結構,達到節能、保護耕地、利用工業廢渣、促進建築技術的目的。
經過近20年來自我研制開發的第進國外生產技術和設備,我國的牆體材料工業已經開始走上多品種發展的道路,初步形成了以塊板為主的牆材體系,如混凝土空心砌塊、紙面石膏板、纖維水泥夾心板等,但代表牆體材料現代水平的各種輕板、復合板所占比重仍很小,還不到整個牆體材料總量的1,與工業發達國家相比,相對落後40-50年。主要表現在:產品檔次低、企業規模小、工藝裝備落後、配套能力差。新型牆體材料發展緩慢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對實心粘土磚限制的力度不夠,缺乏具體措施保護土地資源,以毀壞土地為代價制造粘土磚成本極低,使得任何一種新型牆體材料在價格上無法與之競爭。
1994年新稅制實行後,對粘土磚生產企業僅征收6的增值稅,而不少新型牆體材料,尤其是輕質板材卻要交納17的增值稅務局,加劇了新型牆體材料發展的不利局面。針對這種情況,國家三部一局(建設部、農業部、國土資源部和國家建材局)牆材革新辦公室積極指導各地大力開展牆材革新工作,結合各地實際情況,出台了多項牆改政策,有力地促進了新型牆體材料的發展。
2、保溫隔熱材料
1980年以前,我國保溫材料的發展十分緩慢,為數不多的保溫材料廠只能生產少量的膨脹珍珠岩、膨脹蛭石、礦渣棉、超細玻璃棉、微孔硅酸鈣等產品,無論從產品品種、規格還是質量等方面都不能滿足國家建設的需要,與國外先進水平相比,至少落後了30年,例如,1980年以前,我國礦渣棉僅有3家生產廠,年和平能力不足萬噸,只能和平品種單一的散棉,硅酸鈣絕熱材料也只有3家企業,年產8000立方米左右。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保溫隔熱材料有了長足的進步,已發展成為品種比較齊全、初具規模的保溫材料的生產和技術體系。1996年全國產量約80萬噸,其中礦岩棉約20萬噸,玻璃棉約4萬噸,泡沫塑料約5萬豆子,膨脹珍珠岩約600萬立方米(約含45萬噸),其它材料6萬噸。
我國保溫材料與工業發達國家相比主要差距是:①保溫隔熱材料在國外的最大用戶是建築業,約占產量的80。而在我國建築業市場尚未完全打開,其應用僅占產量的10。②生產工藝整體水平和管理水平需進一步提高,產品質量不夠穩定。③科研投入不足,應用技術研究和產品開發滯後,特別是保溫材料在建築中的應用技術研究與開發多年來進展緩慢,嚴重地影響了保溫材料工業的健康發展。加強新型保溫隔熱材料和其他新型建材制品設計施工應用方面的工作,是發展新型建村工業的當務之急。
從以上情況可以看出,我國保溫材料工業經過30多年的努力,特別是經過近20年的高速發展,不少產品從無到有,從單一到多樣化,質量從低到高,已形成取膨脹珍珠岩、礦物棉、玻璃棉、泡沫塑料、耐火纖維、硅酸鈣絕熱制品等為主的品種比較齊全的產業,技術、生產裝備水平也有了較大提高有些產品已達到90年代國際先進水平。但由於我國保溫材材料工業赳不晚,總體技術和裝備水平較低,在建築領域的應用技術有待完善,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保溫材料的推廣應用。近年來,保溫材料工業重復建設現像嚴重,全國各地蜂湧而上,幾年間上百條生產線投產,而在應用領域的開發上卻投入不多,造成了目前投資效益低,供過大於求的局面。
3、防水密封材料
防水材料是建築業及其它有關行業所需要的重要功能材料,是建築材料工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不僅工業建築與民用建築對防材料提出了多品種高質量的要求,在橋梁、隧道、國防軍工、農業水利和交通運輸等行業和領域中也都需要高質量的防水密封材料。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建築防水材料獲得較快的發展。防水材料已擺脫了紙胎油氈一統下的落後局面,目前擁有包括瀝青油氈(含改性瀝青油氈)、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建築防水塗料、密封材料、堵漏和剛性防水材料等五大類產品。1995年新型防水卷材產量4200萬平方米,約占防水卷材產量的5。我國防水材料基本上形成了品種門類齊全,產品規格、檔次配套,工藝裝備開發已初具規模的防水材料工業體系,國外有的品種我們基本上都有。
目前我國防水材料與國外先進國家相比存在以下主要問題:一是產品結構不合理,目前新型防水密封材料的生產量和使用量都很小,紙胎油氈仍占防水卷材的95;二是產品質量普遍偏低,假昌產品充斥市場;三是設計施工應用技術有待提高建築滲漏還相當嚴重。防水材料工業亟待調整結構、規範市場。
4、裝飾裝修材料
建築裝飾裝修材料品種門類繁多,更新換代十分迅速,與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居住條件改善密切相關,是極具發展潛力的建築材料品種之一。它的品種、質量和配套水平的高低決定著建築物裝飾檔次的高低,對美化城鄉建築、改善人民居住和工作環境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我國建築裝飾裝修材料的發展,雖然起步較晚,但起點較高,主要生產能力量是80年代以後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裝備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目前花色品種已達4000多種,已基本形成初具規模、產品門類較齊全的工業體系。1995年我國裝飾裝修材料年產值約為400億元。1991-1995年,我國裝飾裝修材料年遞增速度30左大路。1996年主要產品產量為:壁紙、牆布2。1億平方米,塑料地板3600萬平方米,建築塗料65萬噸,塑料管道9萬噸,塑料門窗近1000萬平方米,化纖地毯450萬平方米。
目前級的賓館裝飾裝修基本幫到自已生產,四至五星級賓館的裝飾裝修有30-40可以做到自給。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生產企業規模偏小,產品質量不穩定,款色舊,檔次低,配套性差,市場競爭能力弱;科研開發力量不足,產品更新換代能務弱,不能適應市場需求;產品結構不合理,中、低檔產品比例大,高檔材料比重低,不能滿足高檔建築裝飾裝修的需求。
博主好站推薦:
衛浴裝修 防水施工監理須注意的5點
目前用於衛生間防水的材料有很多種,基本上防水效果都不錯。但您要注意具體的施工細節。
1、衛生間地面先做找平。如果您要更換衛生間的地磚,在將原有地磚鑿去之後,一定要先用水泥砂漿將地面找平,然後再做防水處理。這樣可以避免防水塗料因薄厚不均而造成滲漏。
2、接縫處要塗刷到位。衛生間牆地面之間的接縫以及上下水管道與地面的接縫處,是最容易出現問題的地方。您在施工中,一定要督促工外牆防水人處理好這些邊邊角角的地方,所有防水塗料一定要塗抹“到位”。
3、牆面處理也很重要。在一般的衛生間防水處理中,牆面上也要做大約30釐米高的防水塗料,以防積水洇透牆面。但如果是衛生間的牆面是非承重的輕體牆,就要將整個牆面滿塗防水塗料。如果您家使用兩扇式的淋浴屏,相聯的兩面牆也要滿塗。如果您家使用外牆美容浴缸,與浴缸相鄰的牆面,防水塗料的高度也要比浴缸上沿高出一些。
4、防水實驗一定要做。在衛生間施工完畢後,將衛生間的所有下水堵住,並在門口砌一道25釐米高的“坎”,然後在衛生間中灌入20釐米高的水。在24小時後,您再檢查四周牆面和地面有無滲漏現像。這種24小時的防水實驗,是保證衛生間防水工程質量的關鍵,您一定要做。
5、保持下水通暢。衛生間中所有的下水管道,包括地漏、衛生潔具的下水管等,都要保持通暢。這樣才能從根本上避免“水淹七軍”慘劇的發生。
博主好站推薦:
訂閱:
文章 (Atom)